首页 >  > 我在北电当教兽 > 

第六卷 第1104章 我不乎

第六卷 第1104章 我不乎

  下午三点多,叶冷松从他带有休息室的新办公室的床上起身,有些意犹未尽的揉了揉还在酣睡的柳岩,穿好衣服,坐到了电脑桌前。

  今天的柳岩有些异样的兴奋,亲亲摸摸没两下呢,就湿的一塌糊涂,大肉棒插进去时,都能带出水来,做的时候也格外投入,半小时下来,高潮了无数次。

  一条条阅读完内部邮件,需要他批示或者回复的邮件回完,叶冷松这才开始看外部邮件。

  随手点开了一条署名为Mark的英文邮件,叶冷松看完后笑了笑。

  或许这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04年初的时候,当时叶冷松还在韩国,无意中在一个论坛里看到属名为Mark的一个美国大学生在交流个人展示、发表动态、和聊天于一身的一款软件的设想。

  无聊的他也就随意回复了几句,没想到没过几天,就收到了对方的邮件。

  于是两人就一来二去的在邮件里聊了起来。

  这时的这个名叫Mark的大学生刚刚创办了一个社交网站,正在考虑怎么深挖用户群体,而叶冷松给出过很多超前的见解,于是每次遇到新想法,都会和这个署名为YE的人请教。

  如今的美国,计算机与软件绝对是世界领导,但有意思的是,偏偏没有一款受众高的即时通讯软件,大多美国人依然用着e mial做为网络通讯手段。

  当时叶冷松真不知道,这个人就是创造了鼎鼎大名的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随着交流的深入,叶冷松才想起这个人。

  也第一次知道了扎克伯格的英文全名:Mark Elliot Zuckerberg

  就带着上帝视角,一步步教导着扎克伯格应该发展的方向:先是从他所在的哈佛大学开始发展,建立一个可以上传照片、个人信息、兴趣爱好的网站,开发随时可以展示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朋友聊天、搜寻新朋友的功能的软件。

  然后再慢慢扩大,把这款软件推广到更多的校园里。

  自然的,他的这些想法和扎克伯格不谋而合,到了七月份,甚至邀请过叶冷松一同来美发共同发展。

  只不过被叶冷松很客气的拒绝了,并表示,他在中国,也有自己的事业,没时间去美国的,但如果需要投资的话,他可以考虑。

  给叶冷松再次发来这封邮件时,Facebook已经有近十万的注册用户了,但他也再次碰到了瓶颈,向这位有着超前见解,甚至对计算机也很精通的中国人请教。

  邮件的大概意思是说,网站前几个月,扩展到美国主要的大学校园,包括加拿大在内的整个北美地区的年轻人都对这个网站饶有兴趣,用户量也在激增,但如今似乎遇到了瓶颈,用户量开始减慢,因为是个人网站,数据量与服务器的需求也在加大,现有资金已经难以为持,想问问叶冷松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扎克伯格当然知道,下一步如果想发展,必然是要融资的,又或者直接打包卖给商业公司变现,重新创业。

  只是这两者间,该选哪一种,或者说,该怎么做,才更符合发展,是扎克伯格犹豫的地方。

  叶冷松随手回了句:“direct financing”(融资),就继续看下一封邮件了。

  没想到,只过了几十秒,对方就再次回了邮件。也是一句话:“On the same page ”(想法一致)。

  叶冷松这才笑了笑回道:“这时的美国应该是深夜了,你怎么还没睡?”

  “刚和一家公司的代表谈完融资的事,有些犹豫,睡不着。”

  “价股比不满意?”

  “这家公司给出了40万美元,但要收购50%的股权,你有什么建议吗?”

  真说起来,40万美元,要50%的股权,对于这时候还并不出众的Facebook来说,不能算是多吃亏的融资价。

  40万美元,对于还只是大学生的扎克伯格来说,也是一笔巨款了。

  前世,叶冷松记不住,也没关心过脸书的融资时间、途径与股权的分配。

  但对于一个绝对能发展起来的公司来说,融资,当然越晚越好,股权转让,越少越好。

  于是就回道:“如果有可能,我建议再晚点,积累到足够多的用户群,才会更有价值。”

  这些建议对于懂金融或者懂公司管理的人都是最简单的道理,扎克伯格自然也清楚,很快又再次回复:“这个我知道,但是如今,服务器已经不够用了,也没有资金管理来维护用户数据,到了不得不依赖外部资金的地步了。”

  未尾又问了一句:“你在中国也有家公司,有没有兴趣投资?非常想让一个和我理念相同的人同共控股Facebook”

  “投资没问题,但你要知道,我是中国人!也不会考虑移民或者改为美国籍。如果发展到了后期,我中国人身份的股东对于Facebook的发展,会有很多弊端的。”

  “I don’t care”

  看到这句我不乎,叶冷松笑了。

  接过柳岩递的来咖啡,揉了揉她松散的秀发,叶冷松这才舒展了一下腰。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