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娱乐封神榜 > 

第四卷 第634章

第四卷 第634章

  山顶的这几段戏只用了半天就拍完了,毕竟剪辑出来也就那么几分钟,从道具到人物角色都很简单,李旭也是看中这点才拿来做开场的,唯一不好处理的就是被烧汽车的残骸。

  尽管只是从废车场买来的架子,外壳完好还修饰了一番,里面什么都没有,但还是要用来烧和爆炸。

  即便拍完之后很快就灭了火,车子依然被烧得有些惨,所以弄下山去着实费了一番手脚。

  之后,就开始拍夜晚的戏了,一方面这部电影的夜戏比较多,另一方面晚上的戏拍起来要比白天更容易。

  因为角度、光线等问题,很多晚上的室内的戏份都可以在摄影棚里搭建道具进行拍摄。

  李旭虽然已经通过星视购买了几块地皮,但是摄影棚才开始建设,所以还是跟以往一样跟邵氏借用。

  之所以现在才做,是因为地皮刚刚买下。

  而之所以地皮刚刚买下,一方面是因为香港股市还没有在中英谈判的冲击中跌落谷底,连陈松青都还在挣扎,现在买地还有些划不来;

  另一方面是因为以后在内地买地皮建专业的摄影棚,无疑更加的合适。

  不出意外,等他四月份以“小爱德华·李”的身份去了大陆,就应该可以开始在上海建立一个摄影棚了。

  总之,邵氏摄影棚里的建筑虽然基本都是民国风格的,但是稍微修改一下,还是可以当做现代都市使用。

  毕竟现在的香港,很多地方跟民国时期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比如九龙城寨。

  然后,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所有晚上的戏份都完成了,就剩最后的也是最经典的一幕:

  穿着白西服的男主角,用摩托车载着穿婚纱的女主角在街上飞驰,男主角鼻腔的血液一滴滴地落在女主角洁白的手套上面。

  毕竟是整部电影最被人津津乐道的镜头,相应的仪式感还是要的,所以最后那段搏杀戏份也还没拍,情节连在一起嘛,服装道具什么的都是通用的,没有必要拍两次。

  这个其实无所谓,以李旭对剧组的掌控,拿一个晚上来拍摄足够了。

  说实话,如果不是摩托车处理起来比较麻烦,这些夜戏顶多五天就能完成。

  不过铃木也很有趣,或许是为了讨好九条少爷,或许是看好“张皓轩”的潜力,他们不仅在现有的摩托上面提供了定制的外壳,也提供了一只小小的队伍进行专门的维护。

  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他们是为了观察这种摩托造型的流体力学,毕竟这外壳非常符合他们的审美观,但他们同时还提供了几辆五十铃皮卡帮忙拍摄。

  毕竟,日本版的《初恋50次》和《偷天情缘》也很受欢迎,而编剧那一栏也是写着“张皓轩”的名字,并在后面的括弧里加了“香港”两个汉字。

  李旭没去问,也懒得去问,别看香港电影多有攻击“小日本”的情节,但跟日本的联系,并不比跟台湾的联系差多少。

  之后就是白天的拍摄了,这就比较麻烦,尤其是警察抓人,男主角安迪——也算是给刘德华致个敬——跟太保的一些互动,都会引来许多人围观。

  刚好这个时候《秋天的童话》已经破了千万票房,正在往2000万前进。

  所以少不得有人要对李旭指指点点,而这些动作要是在男主角被警察抓得镜头里出现也没什么,但在男主角跟太保和女主角互动时出现,那就得重拍。

  尽管李旭已经很小心,让剧组成员守口如瓶,跟女主角的互动戏也大多在晚上和室内,但是白天拍戏肯定掩盖不了,一些媒体还是猜到了。

  “张皓轩的新戏目前已经在尖沙咀开机,女主角是当红歌手关之琳。”

  “据悉,关之琳曾跟张皓轩一起拍过服装广告,也曾一起约会,还被他亲手用歌曲捧红,如今参演他执导和主演的电影,不知是否旧情复发呢?”有八卦报纸如此写道。

  在《秋天的童话》正受欢迎的情况下这么写,其用心昭然若揭。

  只是《明报》、《东方日报》等报纸都没有跟进,只是简单的提了一下情况,并没有进行发挥,让《星岛日报》等右派报纸好不郁闷,感觉枉做小人。

  《东方日报》就不说了,马家兄弟还在想办法挽回在李先生面前的印象。

  而《明报》……金庸是自命清高,绝对不需要用这种事攻击人呢,还是不想跟一个有大人物全力支持的人为敌,那就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倒是之前在李柱铭性侵未成年人事件中大出了一把风头的《天天日报》,刊登了这么一篇文章:

  “从出道为此,张皓轩已经执导了五部电影,合作过的女演员有赵雅芝、钟楚红、林凤娇、林青霞,其中钟楚红合作了两次。”

  “这五部电影各有特色,而且票房都不差,足见张皓轩的执导功力。除此之外,没有哪位演员或者剧组成员说过他的坏话,所以完全可以让人期待这次跟关之琳的合作。”

  看似平平淡淡,只是再说“张皓轩”的电影好坏。

  但是多读几遍就回过味来了,都说“张皓轩”脚踏几条船,先跟关之琳金童玉女,然后恋上林青霞,接着又娶了林凤娇,但又跟林青霞、关之琳牵扯不断。

  听起来好像这个男人非常的渣,但问题是……几个当事的女人,可有出来说过这个男人一句半句的坏话?

  既然没有,那么这些媒体跑出来起哄、拱火是干什么?

  难道不能老实的报道一些八卦,然后坐等吃瓜么?

  在80年代初这个还算欣欣向荣的时代,小市民虽然热衷于各种八卦,但也没到十几年之后那种没有目标后,只能用八卦打发时间的程度。

  其实也不是没有娱乐记者想要拦住林凤娇、林青霞、关之琳她们,妄图从她们嘴巴里挖一些料出来,问题是他们始终找不到人。

  而媒体品味出来的东西就更多,《天天日报》已经两次为“张皓轩”解围,当初更是拿到李柱铭性侵事件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已经投诚还是被收购了?

  其实都不是,是目前的《天天日报》的老板刘天被李旭彻底洗脑成了傀儡,一板一眼的按他的吩咐行事。

  既然要做香港王,那么肯定要在香港拥有自己的媒体,现在电视台和电影公司都有了,就缺一份报纸。

  这个肯定没法从头办,报纸的口碑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是在60年代,倒是可以参考一下《东方日报》的做法,现在就不行了,所以只能直接收购。

  而在诸多的香港报刊中,《天天日报》算是比较合适的,发行量不算大,去年才达到了10万的标准,在一流和二流之间浮动。

  然后就是,另一个时空里,《天天日报》的老板刘天,因为83年的港股大跌,不得不在84年将股份卖出去,可以顺利的接手。

  但是李旭仔细算了算之后,却发现不能等到84年。

  毕竟中英谈判引发的风波,到了今年下半年就要平息,到时候香港就开始筹备所谓的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如果不快点搞臭金庸的名声,让他捞到一个位置就不妥了。

  不过83年年初这个时候,无论“张皓轩”还是“小爱德华·李”,在香港都显得瞩目,一时间也不好直接收购《天天日报》。

  所以干脆直接洗脑老板刘天,先间接的控制住这家报纸,将对付金庸的手段先使出来再说。

  这段时间,关于黄蓉、白素的小黄文在香港的地下市场可谓相当泛滥。

  小黄书的纸张虽然一般,但印刷得还算出色,加上出色的文笔,让梅艳芳她们狠狠赚了一笔,几乎不用他支持就可以开始下一步,成立财务公司了。

  这种盛况已经有二三流报纸进行报道,虽然是持批判态度,但也不乏幸灾乐祸,金庸只怕已经坐不住了。

  而以他那种自诩清高的文人形象,能动用什么手段,用膝盖想也是知道的,接下来嘛,就可以用准备好的东西当众抽他的脸。

  再然后,将准备好的东西刊登在《天天日报》上面,激怒他之后,再将他的皮一层层的扒下来。

  或许因为他朋友众多,不能彻底的打倒,但要搅黄他起草委员会的位置,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样做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让香港媒体去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在这个风口上面,“张皓轩”或者“小爱德华·李”买下了一家香港报纸,跟刘天抱住了“小爱德华·李”的大腿,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该高调的时候要高调,该低调的时候也要低调。

  反正刘天因为83年的巨亏卖掉报纸后,也没蹦跶多久就彻底破产,所以不管是施术效果完了之后变成了傻瓜,还是引发其他强烈后遗症都无所谓,正好让他废物利用一下。

  倒是找个合适的女人替代或者看住总编辑韦建邦这件事必须提上日程。

  这个韦建邦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另一个时空里面,刘天希望能将《天天日报》卖个好价钱。

  然而这个被刘天从广告部一手提拔到总编辑的位置上,还分到了5%股份的家伙,却联络内部人员将报纸一口吞下。

  最终在刘天破产后将报纸股份卖给了何世柱,并为《天天日报》日后被各种转手埋下了伏笔。

  这种白眼狼不敲打一番怎么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